010-89177861

老同志畅所欲言话殡葬 两老人倡议树葬后续报道

 

“墓葬形式太单一,提出树葬的想法很好,既绿色环保,又节约土地资源。”“树葬也是一种殡葬方式,殡葬的程序、内容照样存在,我觉得这不是彻底的殡葬改革。”……4月28日上午,在县老年大学教室内,一场老同志之间的特殊讨论正在这里展开。

 

  本报4月27日起刊登的《两老人倡议树葬系列报道》后,引起了老同志们的关注。他们围坐一起讨论,畅谈对树葬的看法和观点。

 

  观点一:欲树葬,转变观念是前提

 

  对我县群众来说,与传统墓葬相比,树葬显然是新事物。若传统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,树葬等生态葬法就不能顺利推广。

 

  老同志钟利扬对柯森和林岛两位老人提倡树葬的想法表示赞同。他认为,树葬是在原来墓葬的基础上迈出了一大步。“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是推广树葬最重要的前提,我们应该多多关注树葬对老百姓的好处,还要考虑现在的老百姓是否接受树葬等生态葬法形式,通过宣传教育,提高老百姓的思想认识。”

 

  老同志钟建英说,树葬的设想很好,可一节约土地资源。“刚开始群众对火葬也接受不了,现在都慢慢接受了。况且树葬十分环保,也符合传统‘入土为安’的思想,应该予以广泛推广。”

 

  观点二:推广中,规划和管理是重点

 

  老同志陈金才、黄甫南也对树葬想法表示赞同,他们觉得树葬既省钱又可为城市绿化添一份力。在具体推广中,政府首先要选好址,然后再进行统一规划,统一管理。

 

  “有好的目标,也要有好的途径和措施来实施。”陈金才建议,县里要规划出一片绿化地作为殡葬林,由民政部门统一组织规划,像公园种树一样做到整齐规范和美观。在树种选择上,除了种植松柏,也可以种桂花、樱花等花木。同时,还要做好管理,安排专职管理人员,集中设置遗像馆。“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时,可以在遗像面前放一朵小花,在骨灰所放置的树木前浇一杯水,这也是寄托哀思。”

 

  “不留坟头可以,但一定要设立墓碑。”黄甫南十分肯定地表示,树葬可以不要留坟头,但要立统一规划的墓碑。而且种下的树还要好好维护,让树木常绿常青。

 

  观点三:声音多,生态葬法是趋势

 

  讨论中,老同志周方友、林月祥等在赞成树葬做法的同时,更加推崇海葬。

 

  周方友说:“我们是海边人,我还是赞成海葬,不占位置,又可节约土地资源,而且花费最少,比树葬更加经济。”

 

  林月祥也认为,树葬只是生态葬法的一种,还要多推广如海葬等其他生态葬法。“政府应该推出多种形式,尽量节省土地,还要倡导移风易俗。”

 

  “死人不能和活人争地。”采访中,老同志都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,认为生态葬法是一种趋势,应该提倡以最少占用土地或者不占土地的方式安葬逝者,以节约我们的每一寸土地。

 

  观点四:重改革,继承精神是关键

 

  讨论中,也有部分老同志对树葬表示反对,认为树葬还是存在占用土地的问题。

 

  “土地是一种宝贵的有限资源,消耗一点就少一点,而人类却要永远地繁衍下去。”老同志章宗光认为,树葬的想法不可取,还是需要占土地,清明还是要祭扫,亲朋好友从远道赶来费时费精力。

 

  “科学安排生活,坦然面对死亡。活着时要学习、工作、享受,面对自然死亡要坦然,这样的人生态度,让我更加珍惜生命。逝者的骨灰不需要长埋青山,重要的是要将逝者的精神继承下来。我希望百年归老后,只要保留骨灰中的一小部分,放在容器中摆放家中。”章宗光说。

 

  同时,章宗光提出一个独特又超前的想法。他说,在国外,有人将逝者的骨灰经高温烧制成工艺品,在家族中世代流传。“这个做法很好,是彻底的殡葬改革,解决了目前紧缺的土地资源问题,还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。”

 

  对于章宗光提出的方案,老同志戴玉才则认为,目前我国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水平都跟不上,而树葬还能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