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9177861

“警察公墓”之前世今生

 1931年10月,青岛市警察公墓竣工,时任市长胡若愚题写“捍卫留绩”四个大字。从目前的档案史料来看,青岛市警察公墓为当时国内唯一。

  这座已有80多年历史的警察公墓部分遗迹尚存—它就在原四方区金华路39号汽车维修厂对面的山上。

  去年9月,记者在知情者、青岛文史爱好者宋立嘉老师陪同下,进行了一番实地探访。

  矫家三代看护旧警察公墓

  金华路39号—警察公墓旧址—这里已是一处汽车维修厂。

  从厂大门进入,左侧是车辆维修车间,右侧有一便门,从便门进入便是一斜坡土路,斜坡右侧是一堵五六米高的大墙,部分墙体用旧式红砖砌成,上面还有被拆除的连体建筑的痕迹,历经风雨侵蚀,砖体部分剥落,砖色已成暗红色。沿坡上行,荒草丛生,一株粗壮、枝叶婆娑的银杏树横在眼前,树下是个小门,仅容一人通过。

  从小门进入,眼前是一个大杂院,院子里长着七八棵银杏树,同样是粗壮、枝繁叶茂,树下堆满了废品杂物。大杂院内散落着四处临时搭建的木板房,在一处简易木板房后面,一高一矮的两栋连体红色建筑分外显眼,屋顶一些瓦片已脱落,部分脊瓦断裂。

  “这两处红房子中,高的那处是警察公墓的纪念堂;矮的那处是看护房,当年我爷爷就住在看护房里。”大杂院主人、57岁的矫杭本告诉记者,他祖籍城阳棘洪滩,爷爷矫清法是二三十年代的青岛警察,练就一身好武功。1931年警察公墓建好后,他被选中来看管墓地,一家人也随之在此处居住下来。爷爷去世后,父亲矫红进带领一家人继续居住在此。前些年父母离世,他便将此处分割租赁出去,一家人搬进了市内居住。

  “旧警察公墓纪念堂的对面,是一个大水库,水库南侧是一座小山。1960年代前,还是山清水秀,当地人叫它蛟龙湾,附近湖岛村、孤山村等几个村子的妇女常来洗衣服,我爷爷看护警察公墓那个时期,因为只有他一人常年值守,当地人就把蛟龙湾叫成了 ‘老矫湾’。”矫杭本说,直到今天,当地老人提起他,还会说“老矫湾的孙子”。

  记者在现场看到,当年一池碧水的蛟龙湾,如今已成了“垃圾填埋场”,没有了水湾的印记。而南侧的小山,几近荡平,上面零星地分布着在建楼房。

  前世今生

  记者查阅青岛档案史料获知,1904年,德国胶澳督署在青岛建立欧洲人墓地,规定只限内界外国人死亡者埋葬。华人亡故后则须葬于湖岛子等义地。同年11月12日,胶澳总督府公布《义地章程》,规定凡有灵柩葬埋在该义地者,由华人公会执事将死者葬埋日期,男女性别、姓名、年庚、籍贯、亡故原因、坟墓号码详细分别注册,每月抄呈辅政司查核。

  而此前,华人义冢地在海滨,德侵占后迁徙到台东镇利津路附近。湖岛子义地开设后,将台东义冢1651个坟丘迁往该处。该义地由中华事宜辅政司督理,后转饬华人公会承办,由商务公局管理。1910年8月17日,商务公局撤销后,改归齐燕会馆、三江会馆和广东会馆轮流值管,再后来改为齐燕会馆经营管理。

  “1927年,齐燕会馆领取孤山义地40亩,以备湖岛子义地不足之需。1929年,青岛市警察局申请为警察修建公墓,将40亩地中的10亩移交给警察公墓。1931年,警察公墓建成后,时任市长胡若愚题写了匾额,并派专人看管,一年春秋两季举行公祭。日本第二次占领时期建成纪念碑,伪市长赵琪曾题词:永奠英灵。”市档案馆编研处处长孙宝锋说,目前掌握的有关青岛旧警察公墓的档案史料很少,尚存的几处警察公墓遗迹很有史料研究价值。

  矫杭本告诉记者,他爷爷、父亲在世时说,旧警察公墓主要埋葬有级别的或因公殉职的警察。青岛解放前夕,我党地下工作者被杀害近250人,尸体在海边被发现后,辨认出来的一些便拉到了旧警察公墓立简易木牌碑并埋葬。“前些年,旧警察公墓在机械推平前,有关部门将28具有姓有名的烈士尸骨迁走了,据说埋到了烈士陵园内。”

  “旧警察公墓在‘文革’期间遭到了严重毁坏,红卫兵几乎砸毁了所有的石碑、坟墓,但不知何故,纪念堂及其看护房没有破坏。”矫杭本说,1970年代,负责管理警察公墓旧址的市公安局将此处转让给了公安消防部门。1979年,消防部门在媒体上连续三个月向社会发布迁坟通告,1980年组织统一平除后,转作了居民用地,旧警察公墓北侧的汽车维修厂就是从墓地上划出来新建的。

  纪念堂等遗迹尚存

  凭着儿时的记忆和爷爷、父亲的讲述,矫杭本给记者还原了旧警察公墓的布局。

  “从便门进入时小坡右侧的那堵高墙,与旧警察公墓的停尸房(太平间)连在一起。大约‘文革’时,停尸房被拆除。沿小坡继续走,在银杏树的对面,就是警察公墓的侧门,当时前来参加祭奠的车辆就从这个门进入。”在矫杭本的指引下,记者看到,侧门的两个类似弧形门垛仍清晰可辨。“旧警察公墓的正门有点偏西南,可能是与迷信里人去了往西南方向走有关吧。”

  作为旧警察公墓重要组成的纪念堂连同看守房,如今已残破不堪。记者现场看到,纪念堂房顶已出现了多个破洞,漏雨透风多年,至今没有修缮。“纪念堂的房檐、门楣、门窗,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木材,历经80年风吹雨淋,没有半点腐烂,现在用手敲打,还咚咚作响。”在矫杭本的演示下,记者敲打了几下,果如其所言。

  矫杭本说,纪念堂的大门、窗户等,当时全部用红色油漆装饰,并雕刻花纹,古色古香,如今已斑驳脱落殆尽。记者用手擦拭了几下,小块的红色油漆仍可辨出。

  “纪念堂的大门共有四扇,两扇还在。纪念堂的重要物件—木质牌匾我至今保留着。当年红卫兵破坏旧警察公墓时,我父亲奋力保护,这块牌匾才免遭毁坏。”在记者要求下,矫杭本打开灵堂门锁,将室内杂乱堆积的物品移开后,吃力地搬出了牌匾。现场估量,这块牌匾长2米有余,宽1米多,正面刻着“捍卫留绩”四个大字,边侧刻有“中华民国二十年十月”,落款是“胡若愚 题”。


  青岛坊间曾传言:“沈鸿烈建设旧警察公墓”,这块珍藏的牌匾证实,旧警察公墓完工启用于民国二十年十月,即1931年10月,而沈鸿烈出任青岛市长是该年的12月16日,显然,旧警察公墓建设非沈氏执政时所为。

  捍卫留绩’匾额就悬挂在纪念堂大门正上方,悬挂的两个挂架至今还在。”矫杭本指着两个颜色发黑、但完好无损的木质挂架说。

  矫杭本表示,除牌匾之外,旧警察公墓还有一些石碑,现作为临时房的基石埋在了地下,另有一个祭祀用的“莲花座”,至今仍在院内的空地上。

 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,在2007年—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,“旧警察公墓”曾被列入了考察对象。但专家在现场查看后,根据国家文物评定标准,认为其不符合文物保护的范围,故未申报。

本季热卖公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