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9177861

村民个人集资20万建烈士陵园

 

盂县上社镇北教场村战争年代11人为革命事业献身

 

  本报讯 7月7日这天,盂县上社镇北教场村民来到村西山梁上新建的烈士陵园,栽植柏树,缅怀在晋盂大地抛头颅洒热血的16位抗战英烈。原来,这个陵园是北教场村民个人捐资20多万元修建的。

 

  北教场村是山西早期创建中共党组织的村庄之一,1937年建立党的支部,1938年村里有党员28人,占当时盂县党员总数的5%。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,全村党员达93人,占村人口的1/3,其中女党员就有25人。战争年代,全村有30人参加八路军、解放军,29人担任了区、县、分区的党、政、军领导,11位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,最小的牺牲时年仅17岁。他们有的被枭首示众,4位烈士的遗体仍在他乡,有一位虽已回乡安葬,但无头颅。烈士孙占龙被敌人用铁丝捆绑手脚,并用刺刀活活捅死,就义时仍大骂小日本。还有两位烈士被日军包围后,拉响手榴弹壮烈牺牲。

 

  北教场村烈士陵园于去年秋动工,今年8月竣工,总投资20多万元。为节约用地,陵园选在村西的山梁上,面积200多亩。一面2米高、1.2米宽的花岗岩石碑,记载了北教场村的革命斗争历史和革命烈士、干部、军人和共产党员名单。陵园竖立烈士纪念碑16块,分别镌刻烈士籍贯、身份和牺牲时间、地点、经过等,其中5块为牺牲在当地的外籍八路军指战员设立。

 

  修建陵园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问题,北教场村现有200多口人,经济收入低,虽有不少在外工作,也多是工薪阶层,但北教场村民对革命先辈的特殊情感激发了大家修建陵园的热情,村民和本村籍在外人员170多人踊跃捐款,50、100、1000元……最多的上万元。

 

  在京老干部张采银生前就有修建烈士陵园的意愿,这次家属把他生前积蓄5万元捐了出来。年近九旬的湖南籍离休老干部王每文女士从兰州寄回8000元,民营企业家王保双捐款捐物2万多元。不少社会有识之士深受感动,也纷纷帮忙献力,如16块烈士纪念碑是本县西潘乡一位石匠按成本价出售的,牌楼石料是河北平山县石材厂低于成本价售给的。 (梁贵斌)

本季热卖公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