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9177861

716位逝者魂归大海 绿色殡葬成青岛新名片

人民网青岛4月18日电(陈心同)17日,在青岛八大峡中苑码头,716位逝者的骨灰回归大海,回归自然,这是青岛举行的第73次海葬活动,目前已有11594名逝者长眠大海。

15日,逝者家属在济南市民政局、济南市殡仪协会的组织下前往青岛,17日早在中苑码头播放着低回的哀乐,由主持人诵读祭文,集体向逝者默哀。公祭仪式结束后,海葬船驶到海葬指定海域,工作人员组织家属们将骨灰坛放入海葬装置中。海葬装置是由钢管构成,可以放入4个骨灰坛,上面由皮筋固定,下面的结构可以打开,便于入水。随后工作人员将海葬装置放在船外,通过手动杠杆将装置缓缓摇下放入水中。打开装置后,4个白色球形骨灰坛就随着海水的波动向四周漂去,慢慢沉入海底,归于自然。

对于济南人来说,因为并没有常年居住在海滨城市,所以海葬并不是唯一的落葬选择。不过,在采访中,记者发现,参加海葬的家庭,不少是受逝者生前嘱托而来,他们更希望骨灰葬于大海而非土地。究其原因,除了本身热爱大海淡泊名利以外,近年来各种与墓地相关问题的出现,也让他们觉得大海作为生命发源地,能够包容万物,比土地更安全,适合永久长眠。

田女士和丈夫这次就是为了完成父亲遗愿而来。“我父亲去世已经好几年了,骨灰一直寄存在殡仪馆里。”田女士说,自己家里是做生意的,经济基础不差,并非没有能力给父亲购置墓地,“但是父亲走之前一直叨念着说要参加海葬,希望能在安葬在大海中”。可是,出于传统思想,田女士一直觉得作为子女,应该给老人风风光光的办一场身后事。

“这几年选择海葬的人越来越多了,也看了很多报道,现在我开始接受这种新的丧葬形式了。”田女士表示,选择今年参加海葬仪式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自己的母亲,“我妈今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,她和我父亲一样,不喜欢冰冷的墓穴,都希望百年之后能魂归大海,所以她要求我一定要按照父亲的嘱托把仪式办妥了,这样她也能安心的离开。”

据青岛媒体报道,二十多年来,每年海葬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一千余人。报名范围不断扩大,目前已辐射至全国各地,每年海葬外地逝者的比例已增至25%以上。海葬已成为青岛市文明殡葬、生态殡葬的一张名片。

本季热卖公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