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9177861

战俘营墓地是怎么形成的?

 

1942年,在太平洋菲律宾战场作战的盟军伤亡惨重。由于没有后援、物资匮乏,为避免继续造成重大人员伤亡,美军菲律宾战场最高指挥官温莱特将军被迫作出停止抵抗的决定,于是大批盟军官兵成了日军俘虏。

 

  在日军看押下,近8万名盟军战俘在“巴丹死亡行军”中有近3万人死亡。幸存下来并具有一定特殊技能的部分战俘被送上“地狱之船”,押往中国北方奉天(今沈阳)。

 

  战俘们本指望到达目的地后生存条件会有所好转,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,在战俘营的几年时间里,他们一直处于饥饿和疾病折磨之中。

 

  第一个冬天让大批战俘死亡

 

  1942年11月11日,到达沈阳战俘营的第一批盟军战俘遇到了最无法忍受的彻骨寒冷,以及恶劣的居住环境。这些从热带地区来的战俘不仅要忍受寒冷、饥饿,还要面临缺医少药的环境,这使得原本就疾病缠身、奄奄一息的战俘一步步走向死亡。

 

  在沈阳战俘营里的第一个冬天,大批战俘死亡,这也是沈阳战俘营历史上战俘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。由于天寒地冻,死亡的战俘被临时放置在一所破败不堪的旧仓库里。

 

  当年12月初,日军为处理陆续死亡的盟军战俘,在战俘营临时营地,也就是北大营西北部约1公里划出了一块荒地作为盟军战俘墓地。

 

  战俘们冒着严寒挖掘坟墓

 

  墓地选好后,日军命令战俘们冒着严寒挖掘坟墓。当时的沈阳气温已降至零下20摄氏度,地面冻得像石头一样坚硬,虽然战俘们想尽办法,可用了很多天时间,他们也只挖了不到20个坟墓。由于挖墓穴的速度远不及战俘死亡的速度快,随着气温越来越低,挖掘墓穴工作变得更加困难,最后,日军放弃挖掘工作,将战俘的尸体放在战俘营厨房附近的仓库里,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进行挖掘工作。

 

  到了1943年2月,挖掘墓穴工作又开始了。2月23日,战俘们为142个死去的战友举行了葬礼。2008年重访沈阳的一位战俘老兵回忆道,当年他也参加了埋葬死去战友的葬礼,在抬着战俘尸体前往墓地并经过中国人的一片坟地时,由于饥饿,战俘们将用于供奉的一些干粮偷偷拿来吃了。后来,这个战俘老兵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愧疚,但是只要了解当年战俘艰苦生存状况的人,谁又能对他们的行为再给予谴责呢?

 

  1945年8月20日,沈阳战俘营得到解放,8月29日,美国派来的“战俘问题善后处理小组”开始着手处理战俘营的一切事务。之后,他们将安葬在战俘墓地中的战俘尸体重新挖掘出来,经过火化处理后装入骨灰盒,分别运往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、夏威夷国家公墓等地安葬。本报记者 陈凤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