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0-89177861

宁县移风易俗破解殡葬改革难题

 

本报宁县讯(记者宋振峰)今年清明节,69岁的宁县焦村乡长官村村民李秋年,人生头一回在村里的公墓给去世的父母上了坟。20多年前,李秋年先后将相继去世的父母,埋在了自家的耕地。去年,他将老人的坟迁到了村里的公墓。

 

  李秋年的选择,折射出宁县大力移风易俗,在全县农村推行公益性生态公墓区所带来的变化。截至目前,宁县257个行政村,基本实现了村级公益性公墓区全覆盖。去年7月以来,新丧人员全部安葬公墓区,并已平整搬迁坟墓3968座,其中平坟2110座,搬迁1858座。

 

  宁县位于素有“陇东粮仓”之称的董志塬的腹地,肥沃的塬面地极其宝贵。可由于千百年来的丧葬风俗,农村的人去世后,村民往往都将其葬在自家的承包地里。大大小小的坟头,不仅蚕食了土地资源,还导致机械化耕种很不方便,影响了粮食生产,还给城镇化建设的拆迁工作带来一定难度。最重要的是,长此以往,死人跟活人争地的问题越来越突出。为此,去年以来,宁县以倡导先进殡葬文化、推进现代生态殡葬为目标,开始破除丧葬陋习,破旧俗,立新风。

 

  “几千年来第一难事”如何破题?宁县打破常规,大胆探索把建设村级公墓和集中安葬区作为推进殡葬改革、整治乱埋乱葬现象的突破口,统一规划,集中建设。他们结合新农村建设、生态环境建设、土地复垦及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,重点选择远离居民区、公路和村庄主干道的荒山、荒坡或无法耕种的贫瘠地,或者复垦群众遗弃的、偏远的旧庄基等进行建设。通过平坟,还出了875亩土地。(转2版)

 

  (接1版)

 

  为了使公墓区既符合村庄整体规划,又符合群众意愿,宁县在推行过程中,坚持实行村民代表自治,统一规范管理,专门成立了以群众代表为主体的殡葬管理委员会,听取各方意见。同时,还出台了一系列“惠民殡改”政策,对迁坟的群众,按埋葬年限进行奖励,引导群众转变根深蒂固的旧观念。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,绿色殡葬方式得到了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。焦村乡长官村塬边沟梢处的两座荒山,如今变成了村里的公墓卧龙岭陵园。去年到今年,除了搬迁进去了16座旧坟外,村里新丧人员全都入园安葬。50岁的村民李兰军告诉记者,以前一出大门,眼前的耕地上就是一座座坟,给人带来巨大的情感冲击。现在到公墓上坟,简单、文明,也不担心会踩毁庄稼了。

本季热卖公墓